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
作者: 刘文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回旋余地 陆路交通 工业社会 中世纪西欧 文化心理 古代文化 东亚大陆 文中 土壤分析 冯天瑜 
描述:冯天瑜同志在《中国文化的土壤分析》一文中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区别于海洋民族的大陆民族的文化;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社会,也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农业社会的文化;是一种与中世纪西欧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种姓制度相出入的宗法制度的文化。他说,海洋民族的文化心理较为外向,文化系统处于一种比较动态和开放的状况。我国先民自古生活在东亚大陆,陆路交通极不便利,内部回旋余地开阔,使中国古文化系统从半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获得较完
中西古代地理学研究之差异
作者: 吴晓佳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关键词: 比较/地理大发现 地史学 古代地理学 地理环境 
描述: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自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三个因素分析入手。论述古代中国地理学和古代希腊地理学在发展方向上的差异性。
神木县近55年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作者: 吴胜勇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陕西气象 关键词: 神木县 气候特征 指导 农业生产 
描述:利用神木县1957—2011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神木县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气温升高趋势最显著;年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降水量主要分布在200~600mm;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降水偏少,空气湿度低,气候以干旱为主。
影响古代中国发生期科学技术的若干因素
作者: 吾敬东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学 心理层面 战国时期 张光直 植物区 农业特征 采集活动 古代中国 实用性特点 春秋时期 
描述:本文旨在对影响中国古代处于发生期的科学技术的若干因素作初步的考察。文章认为:前科技期或前农业时期的采集活动对于塑造分辨、分类思维样式具有重要意义,且其部分地成为以后科学技术的基础。进入科学技术期后,如下四个因素至为重要,即在经济层面,科学技术受农业的影响,由此导致了实用性特点;在政治层面,受权力的影响,由此导致了集约性特点;在思维层面,受巫术的影响,由此导致了神秘性特点;在心理层面,受工匠的影响,由此导致了经验性特点;此外,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具有重要意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正是在以上诸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并发展为独特的形态的。
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的气候预测
作者: 孙玉莲  边学军  黄成秀  马旭洁  张淑芳  石登科  王琨  刘辉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 甘肃临夏 产量预测模型 玉米 气候区划 高寒干旱地区 
描述:【目的】分析甘肃临夏高寒干旱地区玉米的气候生态条件,并进行了玉米适生气候区划及玉米产量的气候预测,为高寒干旱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农业气象学和农业气候学为指导,采用1988-2008年临夏地区玉米产量资料和1971-2009年农业气象资料,结合生产调查和1988-2008年物候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甘肃临夏玉米生长的关键生育期及主要气象因子,对该区的玉米适生种植区进行区划,并建立临夏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时空动态气候预测模型。【结果】临夏各地玉米种植区海拔高度不同,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大,根据玉米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临夏州气候特点,确定临夏玉米...
中国古代传统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宋正海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关键词: 区域地理 地理知识 地方经济 内性 大比例尺 古代农业 古代中国 经济开发 区域综合 中国古代传统 
描述: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封闭的古代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培育了高度发达的古代农业文明,也从根本上造成了为此文明服务的大陆内聚型的传统地理学——国内区域综合地理,它表现出明显的国内性、区域性、综合性、描述性和沿革性。这一传统地理学由互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描述、大比例尺地图技术和地平大地观三部分组成。国内区域综合地理是在古代中国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历史条件下培育并发展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明显、成就巨大的传统地理学的。
吐鲁番古尸形成的地理环境
作者: 岑云飞  时墨庄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化石 关键词: 土洞墓 重因 古墓群 我国新疆 阿斯塔那古墓 天山脚下 干缩 三一 古尸 女尸 
描述:在我国新疆雄伟奇丽的天山脚下,有一块肥美的山间盆地,这便是以瓜果之乡著称的吐鲁番盆地。在盆地之东,有一处晋唐时代(公元三一八世纪)的古墓群,即阿斯塔那墓地。由于墓地自然地理条件特殊,至今虽已渡过千年以上的漫长岁月,而墓中人的尸体及葬品仍完好如初。出土的古尸,体肤完整,须发如生,形体相貌清晰可辨。古尸对我们了解古代人体,研究古病理及尸体的保藏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现在谨对吐鲁番千年古尸的形成及保存的原因,作一初步分析与介绍。古墓的自然环境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古尸,表皮干缩、贴骨,全身僵硬,呈黑褐色,关节不易活动,体重因脱水而减轻,一个身长1.52米的成年女尸体重只有9.5公斤,完全是一种干尸的类型。这种干尸的形成和保存,
试论地理环境在周族兴起中的作用
作者: 庞德谦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古代社会 商族 商王朝 西安半坡遗址 历代史家 殷商文化 周原 周族 六六年 
描述:公元前一○六六年,兴起于渭水流域的周族小邦,以寡胜众,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原达六百余年根基悠久的殷商王朝,使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周兴殷亡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因复杂纷繁,历代史家列论,地理环境不失为重要条件之一,故本文拟从人文地理学角度探讨地理环境在周族兴起中的作用。
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
作者: 张新斌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黄土 古代中国 城市 
描述:本文从地理环境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特征,论迷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关系。
东方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
作者: 张艳国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关键词: 潜在力量 古代社会 二重人格 历史进步 土地私有制 社会发展道路 深层动力 中国历史发展 西欧各国 重农 
描述:我国古代学者早就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但却没有在理论上作很好的说明。西方学者不仅充分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且把这种作用夸大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既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又把人类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看成是直接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杠杆,是作为深层动力形态的生产力的表现和反映;同时,还把地理环境看成是推动人类前进的潜在力量,当参与人和物的因素之后,也成为人类进步的一种现实力量。他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
< 1 2
Rss订阅